close
5.德雷福事件
這個事件的背景是反對共和的保守分子欲藉種族主義(反猶太人)來顛覆共和。法國自普
法戰爭之後,極端的民族主義並鼓吹排猶思想。巴拿馬醜聞案,受害者甚廣,而與此案相關的兩
個金融巨子都是猶太血統,這使排猶主義者振振有辭,在軍方與天主教會甚尤。1894年法國
軍方的反情報組織在德國駐法大使館廢紙簍中查獲一個備忘錄侕發現有軍事情報洩漏給德國。經
過調查之後,認為猶裔上尉軍官德雷福的嫌疑最大。不過證據不是確鑿的,如果不是消息外洩,
引起排猶的份子大肆攻擊,也許不會起訴。於是軍方在1894年10月控指德雷福叛逆之罪,
12月德雷福被判流放,德雷福的家屬想為其平反,後來查到真正的犯人,但是軍方為了榮譽和
藉排猶來打擊共和,於是不准開庭重新調查及審判,後來德雷福家人堅請,但真正的犯人被判無
罪開釋,兩天後小說家"左拉"在報紙上發表致總統公開信,指責軍方陷害德雷福。法國人民分
為擁德雷福派和反德雷福派。前者多為知識份子、自由人道主義者、共和派和反對教士者,後者
多屬軍人、天主教人士、保守主義份子。後來德雷福得到重審機會,但軍事法庭仍判其有罪,只
是處境可原,仍判服刑十年,不過盧貝總統給予特赦。
這個案子在法國的政治與社會發生了極大的影響,擁德雷福派戰勝了教會和軍方的勢力。軍
隊在此案後漸趨共和化,政府直接控制和監督軍隊,公民服役的年限也由三年縮為兩年,用意在
使新人和新思想進入軍隊。保守力量的天主教也大受打擊,第三共和透過一連串的法律來削弱教
會,解除教會和政府的關係,結束了自拿破崙一世以來的法國政教關係。德雷福事件,使法國共
和體制大獲加強,王室復辟的企圖從此幻滅。在政治上,激烈派的得勢,他們支配了擁德雷福集
團且在1902年的大選中得益最多,成為代議院中最大的政團。
這個事件的背景是反對共和的保守分子欲藉種族主義(反猶太人)來顛覆共和。法國自普
法戰爭之後,極端的民族主義並鼓吹排猶思想。巴拿馬醜聞案,受害者甚廣,而與此案相關的兩
個金融巨子都是猶太血統,這使排猶主義者振振有辭,在軍方與天主教會甚尤。1894年法國
軍方的反情報組織在德國駐法大使館廢紙簍中查獲一個備忘錄侕發現有軍事情報洩漏給德國。經
過調查之後,認為猶裔上尉軍官德雷福的嫌疑最大。不過證據不是確鑿的,如果不是消息外洩,
引起排猶的份子大肆攻擊,也許不會起訴。於是軍方在1894年10月控指德雷福叛逆之罪,
12月德雷福被判流放,德雷福的家屬想為其平反,後來查到真正的犯人,但是軍方為了榮譽和
藉排猶來打擊共和,於是不准開庭重新調查及審判,後來德雷福家人堅請,但真正的犯人被判無
罪開釋,兩天後小說家"左拉"在報紙上發表致總統公開信,指責軍方陷害德雷福。法國人民分
為擁德雷福派和反德雷福派。前者多為知識份子、自由人道主義者、共和派和反對教士者,後者
多屬軍人、天主教人士、保守主義份子。後來德雷福得到重審機會,但軍事法庭仍判其有罪,只
是處境可原,仍判服刑十年,不過盧貝總統給予特赦。
這個案子在法國的政治與社會發生了極大的影響,擁德雷福派戰勝了教會和軍方的勢力。軍
隊在此案後漸趨共和化,政府直接控制和監督軍隊,公民服役的年限也由三年縮為兩年,用意在
使新人和新思想進入軍隊。保守力量的天主教也大受打擊,第三共和透過一連串的法律來削弱教
會,解除教會和政府的關係,結束了自拿破崙一世以來的法國政教關係。德雷福事件,使法國共
和體制大獲加強,王室復辟的企圖從此幻滅。在政治上,激烈派的得勢,他們支配了擁德雷福集
團且在1902年的大選中得益最多,成為代議院中最大的政團。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