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通史筆記整理
日本戰國時期與德川幕府

*室町時期在應仁之亂之後開始瓦解
*進入100年的戰國時期
*戰國時期分崩離析,權力掌握在地方上
*最後一個德川幕府從基層開始,統治階層洗盤
*日本人保守,扔保留天皇及天皇下的大臣,但是無實權
*新的勢力可以從底層往上,若要合法化,則必須有"貴族"的血緣關聯

*室町時期,將軍需透過地方守護大名統治
*應仁亂後,戰國大名崛起,各大名以武力平定混亂

*戰國時期,門戶大開,葡、西、荷人皆抵達日本
*戰國時期的日本門禁大開,也有一些日本人在海外ex:中國的倭寇

*織田信長,崛起於尾張Owari(今天的名古屋)
*對西方勢力感到興趣,作風開放
*在長篠擊敗武田家,邁向統一之路
*1582本能寺之變
*信長的家臣明智光秀反叛,信長在本能寺自焚

*豐臣秀吉,為織田信長的部下
*想要為信長報仇,打敗了信長的敵人之後接收其部隊
*逐漸統一日本,有當幕府大將軍的野心,但是因為沒有貴族血統所以作罷
*日本人不敢篡位
*至京都有自卑感,過繼給藤原氏,而有資格進入官僚系統
*為自己起了"豐臣"之姓
*做了一些措施而倒向德川ex:鎖國政策、只有武士能配劍
*尊卑之等不能逾越
*但是豐臣自己是平民出身
*沒有安排繼位者的制度,反而想要出征朝鮮(兩次)
*1590年征朝鮮(原本想要爭中國)
*朝鮮失敗,向明朝求救(明朝不得已出兵)
*朝鮮的名將李舜成設計龜甲船,大破日軍
*豐臣失敗了,死亡,而且子尚年幼
*繼承者為五個大名攝政

*其中一名為德川家康(1543~1616)
*在織田信長時已經冒出頭(當時為了自保曾經殺妻殺子)
*到了豐臣時,又變成豐臣的附屬(但是很強大)
*從Mikawa遷至江戶
*風格是:永遠避開出風頭的機會
*最後成為攝政的五個大名中最強大的
*1600年 關原之戰Sekigahara
*滅了其他四個大名
*1603年受天皇封為幕府大將軍
*得到天下的兵馬大權,成為第三個幕府
*將幕府設在首都之外,關東(約為廉倉幕府的位置)
*德川幕府為三個幕府中最強的
*1615年德川找藉口殺豐臣秀吉的兒子秀賴(根據地在大阪)
*德川家康的兒子秀忠的女兒(千姬)嫁給秀賴
*秀賴失敗
*家康因為對秀賴用兵,而跟自己兒子"秀忠"反目成仇
*秀忠繼而成為幕府大將軍

*德川秀忠於1614年禁教
*不准人民信天主教(因為需要遵從教皇的吩咐,有叛國嫌疑)
*將傳教的洋人趕出去
*新教也只能在長崎傳教(只剩下荷蘭人)
*日本的天主教徒漸漸隱藏,暗中做彌撒
*頒布法令:在路上放十字架,路人一定要踩過去,不然就處死
*實施鎖國政策,日本對外封閉
*1638年,九州有較多基督徒起來造反,稱作"島原之亂",德川幕府血腥鎮壓
*因為戰爭減少,所以也不用洋槍(和武士道背馳)
*當時,正是歐洲人至東方之時,亞洲的中國和日本均閉關

*德川幕府廣設"藩",設立牧藩制度(將200~300名的大名分成了三類,待遇不同(德川家族控制的土地為全日的1/4,為家臣的封地):
1.譜代大名-世代為德川的家臣,再其中德川挑選重要的人管理一個地區(老中之職)
2.外樣大名-之前為德川的對手(非主要),搬自本州的四處,不能參加政權,可以有自行管理的政府
3.親藩大名-為德川的分支,德川、松平、一橋三姓,因為是同血緣,所以不能參加政治,但若是大將軍的職位有缺,則是會從當中找人當
*日本的幕府可說是一個會議(由老中組成),並非一人獨裁
*譜代大名與外樣大名的不同,就是外樣大名不能參予政治核心,但是外樣大名的領地比較大

*德川幕府在京都設置了監察天皇的人
*又訂了"參勤交代"的制度(於規定的時間要住在江戶輪值)
*防止有藩造反
*蓋城池又利用各地的勢力幫助,消耗各地的資源

*對外只有"長崎"的港口
*荷蘭人傳入的西學稱"蘭學"

*日本的社會僵化,身分凍結
*家康定立"武家諸法度"確立武士的規範
*秀忠之子"家光",將武士制度改變
*將之遷至城中,俸祿由當地政府自己給
*類似奴臣
*日本的經濟發展上升,漸漸商品化及市場化
*因為武士的薪水未調整,所以生活差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紫色燕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